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传达 > 领导动态
领导动态
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劳应勋在2007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次数:299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实现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广东省建设厅厅长 劳应勋
(2007年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全省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建设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工作,林木声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省建设工作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建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勤奋工作,勇于开拓,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ㄒ唬┏窍绻婊ぷ骷绦玫郊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乡规划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城乡规划立法取得新突破。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规范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步入了依法规划管理的轨道。二是城乡规划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全省已有19个地级以上市建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使城市规划建设有了体制保障。三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成果。清远等9个市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江门等4个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或调整。全省设市城市和大部分建制镇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展了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四是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启动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确定广州和肇庆四会市为全国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联系点,以点带面,提高了我省城乡规划的实施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妥推进。省建设厅提出了《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村庄整治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各地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积极以试点引路,先后确定了33个“广东省村庄整治试点”和160个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以“五改”(即改水、改厕、改房、改路、改灶)为重点,掀起了村庄整治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了湛江、德庆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城镇化工作稳步推进。省政府审议通过了《广东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全省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省建设厅组织完成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评估报告(2006)》,对全省城镇化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提出了发展措施和建议。全省269个中心镇基本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不少中心镇已着手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了规划控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城镇、中心镇、专业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对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1.67%。
?。ǘ┙ㄉ枇煊蜃试唇谠脊ぷ魅嫱平?/P>
建筑节能标准和制度逐步建立。先后制定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等7项建筑节能标准,初步建立了我省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建立了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审查制度,颁发《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和审查要点》,强化了对建筑节能的把关;发布了《广东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新产品、新技术。
资源节约工作全面推进。在大力推广广州、深圳两个节能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陆续启动了东莞、江门等城市的一批试点节能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以围护结构、空调及室内照明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对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全省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到了450多万平方米,有的城市启用了太阳能路灯,推进了建设领域节约能源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推广节水器具入手,推进了城镇节水工作。以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新墙材为抓手,推进了建设领域的节材节能工作。2006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达3220万吨,连续10年居全国前四名,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38%;预拌混凝土使用量达60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居全国第一;新墙材使用率达40%。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住房价格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完成并公布了住房建设规划,对城市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规模、空间布局和建设进度等进行了统筹安排。各地基本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全年累计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6.9亿元。大力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了房地产交易的信息共享、情况通报制度,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了违规交易、非法广告等行为。目前,我省房地产市场发展基本呈平稳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房供应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保持畅旺,空置面积继续减少,烂尾楼、烂尾地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834亿元,同比增长22.43%;商品房销售5106万平方米;商品房平均价格531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9%;商品房空置面积17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07%。
?。ㄋ模┏窍缃ㄉ韫芾硭讲欢咸岣?,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底,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达2100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8.8%;城市供气总量430万吨,燃气普及率达95%;全省城市道路总长达25500万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12.04平方米;已建成轨道交通134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共客运交通车辆7.6标台。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0.3%,绿化覆盖率3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
全省公用事业行业继续推行服务承诺制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州、深圳、惠州、江门等城市积极推进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公用事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省建设厅相继制定了城市地铁、供水、供气、桥梁、地震、照明等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城市地铁、桥梁、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五个重大事故应急专家组,不少城市也相应建立了公用事业的应急预案,增强了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去年7月,韶关、乐昌市遭遇特大洪灾,水厂设施严重受损,供水中断,省市主管部门及时启动供水应急机制,广州、深圳、肇庆等城市积极支援,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供水,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好评。
治污保洁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已有19个地级以上市、10个县级市、5个县城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99座,日处理能力达725万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达45.03%。有21个地级以上市、15个县级市、10个县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年征收额达30亿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9座,日处理能力达2.8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有13个地级以上市、6个县级市、10个县开征了垃圾处理费,年征收额达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治污保洁设施的建设。
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开展了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了对破坏风景名胜资源、侵占风景名胜区土地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工作。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加强,白云山、罗浮山和惠州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相继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
?。ㄎ澹┙ㄖ┕ぐ踩问泼飨院米?,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
安全生产标本兼治。狠抓了建筑工人岗前教育培训工作,编制了《广东省建筑工人安全生产知识读本》、《建筑工人安全生产维权手册》,在全国率先创新了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化管理,被省直工委树立为全省“争当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建立了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2006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死亡人数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严肃查处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42家,依法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作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2006年,全省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59起,死亡67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15.7%、21.2%,创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高施工图审查质量,加强了工程质量的源头管理。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理工作报告和巡查制度,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理行为。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全年共申报QC活动成果25项,申报省级工法19项,确定省级新技术示范工程23项,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深入开展全省工程质量大检查,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强制性技术标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消除了一批工程质量隐患。全省纳入质量监督的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继续维持在99.8%以上,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质量投诉个案逐年减少。
?。┙ㄖ谐≈刃蚪徊焦娣叮氐愎こ探顾忱?。
有形建筑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从设立工程招投标最高报价值、减少最低价中标、完善招标代理等方面相继制定了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行为。建立了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机制,以“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加强中标后的监督管理,加大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了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广东省建筑业企业诚信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为政府加强管理和社会公平竞争提供了有力手段。规范了建筑劳务分包秩序,印发了《关于建立我省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指导意见》,促进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全年新增建筑劳务分包企业49家。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认真落实张德江书记关于征地拆迁“三句硬话”的精神,加强建设工程开工管理,切实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妥善处理了一批省重点项目的规划、征地、报建、造价和招投标的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继续开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专项执法检查和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范了工程建设程序,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职务犯罪,推进了重点建设项目的依法建设和廉洁建设。
?。ㄆ撸┙ㄉ璺ㄖ乒ぷ骷绦忧?,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并完成了《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草案)》的初审。省建设厅完成了《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修订稿)》的起草工作,相继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深圳市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这是我国冬暖夏热地区第一部建筑节能法规。广州、珠海、汕头市也相继出台了一批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效地加强了我省建设法制工作。
全省建设系统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地级以上市主管部门全部编制完成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不少单位编制了普法教材,举办了普法培训班。各地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大部分主管部门设立了办事窗口,规范了行政许可的实施。加强了行政许可实施的监察力度,明确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省建设厅实施的22项行政许可项目已有18项纳入了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接受社会监督??沽诵姓捶ㄒ谰莸氖崂砗凸婀ぷ鳎ㄉ栊姓捶ㄔ鹑沃乒ぷ骷绦平?。建设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继续铺开,执法范围、机构、人员和经费逐步规范,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ò耍┓褚馐恫欢显銮?,建设领域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全省建设系统积极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切切实实地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一是按期完成了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建立健全了防止产生新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清还拖欠工程款202.93 亿元,清欠比例为99.73%,列全国第三位。二是逐步规范了建设征地和房屋拆迁行为,制定了《广东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管理若干规定》,规范了建设工程征地拆迁程序,明确了开工审批内容,有效地减少了征地拆迁纠纷。全年城镇房屋拆迁规模422.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了70.9万平方米。三是基本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城镇特困户住房三年解困目标,全省共解决了18000多户城镇特困户的住房问题。
总结去年的全省建设工作,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工作??蒲Х⒄构鄹颐翘峁┝私ㄉ韫ぷ鞯幕炯壑蹬卸媳曜?,建设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得到明确。全省建设系统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了大量以人为本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如加大治污保洁工作的力度、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强化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开始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必须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放在首位。建设工作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也影响到人民群众当前的切身利益。一年来,全省建设系统立足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致力于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解决城镇房屋拆迁问题、清理拖欠工程款、实施住房安居、治污保洁工程等,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因此,建设工作一定要高度关注民生,始终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放在首位,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努力。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建设事业发展的不歇动力。去年,全省建设系统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既加强了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水平。如珠海市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提高了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了作业行为;韶关、肇庆、河源、云浮等市建立了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商品房预(销)售和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的一体化管理,防止一房多售、商品房重复抵押、抵押再售等现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ち斯悍空叩睦妗J导っ?,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实施依法行政。建设工作大部分是管理工作,而且面对社会,面对人民群众。我们的依法行政水平、工作作风,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效率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建设部门的形象。我省不少地方建设部门的经验证明,我们只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人民群众就会支持我们,建设事业就能顺利推进。
去年,我省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一是部分地区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全省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全省除深圳市以外,至今还没有制定建筑节能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没有节能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仍未开展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三是村镇建设脏、乱、差、散现象严重,村镇规划成为全省规划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四是对有形建筑市场中的“围标串标”问题破解乏力,招投标中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群众对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反映渠道不多不畅,建设系统相关部门重视不够,解决问题不够及时。
二、2007年全省建设工作安排
2007年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建设工作,实现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全省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贯彻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功能,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建筑节能和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我省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建设部提出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所有城市和县城镇都要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提高5%,资金安全得到保障。
──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新的节能设计标准。全国节约用水量实现40亿吨,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2个百分点。
──城乡规划编制指标体系和实施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防止工程款拖欠和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初步形成。
各级建设部门要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ㄒ唬┤媛涫捣康夭谐〉骺卣撸叨戎厥庸菇ㄗ》勘U咸逑?/P>
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深入贯彻两个“国八条”和“国六条”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适当加大土地供应量,落实年度住宅建设计划,使商品房供应量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以城乡规划调控为手段,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保持房地产业合理的发展规模和增长水平。
务必要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要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落实以财政预算为主,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相结合的廉租住房资金筹措机制,保证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比例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租售管理,加快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住房保障由“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转变。继续完善我省住房货币分配的相关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的建设,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
(二)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找准实施的切入点。建立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督察员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保证区域内各类建设的有序进行。进一步规范珠江三角洲具有区域性影响建设项目选址的协调工作,加强重要开发地区和城际发展协调区规划的指导和监控。认真做好“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抓好《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对全省城镇化进行质量评估,发布《广东省城镇化进程评估报告》,对城镇化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编制《推进城镇化的技术集成》,加强对全省城镇化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继续扶持中心镇的发展,大力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提高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
按照《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改变农村规划严重滞后的现象。继续推进农民建房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推广农民需要的住宅设计图样,体现乡村特色;开展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活动,防止大拆大建和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的现象;继续抓好村庄整治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面。制定《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程序和管理要求,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ㄈ┐罅Ψ⒄菇ㄖ谀埽帕ν平ㄉ枇煊蜃试唇谠脊ぷ?/P>
各级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工作。要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加强对本地区资源节约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制定建筑节能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要求,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善建筑节能施工图审查备案制度,重点抓好建筑节能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把建筑节能落实到建设的全过程。认真抓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结合广东的气候特点,抓好建筑隔热、遮阳、组织自然通风和应用太阳能的住宅小区试点,要求每个城市要选择一、二个住宅小区作为试点,并抓出成效。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要求每个城市选择一、二个公共建筑、办公楼进行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散装水泥的发展,抓好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实施工作。加大建设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建设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科技进步,抓好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工作。
?。ㄋ模┘忧砍鞘谢∩枋┙ㄉ?,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要编制“十一五”污水、垃圾处理规划,制定《广东省城市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办法》,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编制“十一五”城市供水规划,加强城市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确保供水安全。制定《市政公用设施BOT、TOT管理办法》,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完善公用事业监管机制,加强对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抓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改善市民出行结构,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行业监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加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和综合整治力度,坚决制止破坏风景名胜资源和侵占风景名胜区土地的违法行为,全面落实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切实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开展“广东省园林城市、县城”评选活动,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提高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ㄎ澹┘岢植恍傅刈ズ霉こ讨柿亢桶踩芾恚帕娣督ㄖ谐≈刃?/P>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工程质量检测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开展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核准工作,积极推进工程质量检测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应用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活动,加强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专项检查,全面落实《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提高住宅工程的质量。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建筑施工作业的科技水平。
以铁的手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完善施工图审查和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咨询制度,提高勘察设计水平,从源头上把好工程质量关,严防安全隐患。加强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改进监督管理方式,实施差别管理,提高巡查频率,加大处罚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广东省建设厅建筑施工安全动态管理办法》,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防止施工企业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现象,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抓好高处坠落和坍塌的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菩薪ㄖと恕捌桨部ā惫芾碇贫?,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知识水平,促进建筑工人的有序流动。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建立健全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配套制度,明确对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大对工程招标投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和完善对评标专家的培训教育、定期考核和准入清出制度,加强对评标专家和评标活动的管理,防止工程招标投标腐败现象的滋生。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和用工管理行为。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完善对建筑市场主体的行政处罚以及其他不良行为的档案和公示制度,构建诚信奖惩机制。
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完善省重点建设项目及其他大中型项目的建设行为规范,防止大型建设项目无序建设现象发生。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对亚运会场馆、武广铁路等重点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上新水平。继续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确立重点联系项目,加强指导,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重点建设项目的依法建设、高质安全建设和廉洁建设。
(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要紧紧围绕提高建设部门的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的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立法步伐,出台《广东省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修订)、《广东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修订)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断完善我省建设法规体系。针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城镇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一批规范性文件,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继续完善行政许可实施的配套制度,进一步减少实施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行政许可的实施。继续推进全省建设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严格规范执法机构名称、归口管理、编制经费、执法证件和执法文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
提高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为推进建设信息沟通、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搭好平台。完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建筑业诚信基础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等信息系统,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窗口”办事制度和行政许可“一站式”办事系统建设,完善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提高政务公开水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完善房地产、市政公用事业和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管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立健全与我省建设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深入开展“为基层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推进学习型机关和服务型机关的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增强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工作全局,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