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传达 > 领导动态
领导动态
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陈英松在2007年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次数:3291创新机制,求真务实
促进广东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 陈英松
(2007年2月8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建设工作和全省有形建筑市场监督与管理工作等一系列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的工作。刚才,梁志华、刘丽萍、吴松、袁庆华等同志分别对去年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总结,提出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确定了重点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主管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部、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开拓创新,恪尽职守,竭力工作,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的一年,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ㄒ唬┣迩饭ぷ魅〉媒锥涡猿晒?006年是清欠攻坚年,我省各级建设部门不辱使命,在前两年清欠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了清欠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逐个项目抓落实,加强督办督查,较好地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三年基本解决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目标”。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清还拖欠工程款202.93亿元,总体清欠比例为99.73%,在全国排名第三位。
?。ǘ┌踩问萍绦米?006年,各级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咬住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继续好转。一是开展了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编制了《广东省建筑工人安全生产知识读本》、《建筑工人安全生产维权手册》,在全国率先开发了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系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走向制度化管理,被省直工委树为全省“争当排头兵”实践活动先进典型。二是对施工、监理企业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实施了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建立了全省统一监管的信息平台,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量化扣分,加大了安全监管力度。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了事故预警提示制度,严防“汛期”、“台风”期间重特大事故发生,狠抓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把预防深基坑、高支模坍塌和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伤害作为专项整治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施工事故多发突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扎实推进了全省建筑施工安全形势稳定好转。2006年,深基坑、高支模坍塌和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伤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2005年下降11%和15%。全省共发生四级以上建筑施工责任事故59起,死亡67人, 同比分别下降了16.91%和21.18%,创五年来施工死亡人数的最低水平。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各项法制建设,出台了《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办法》,起草了《广东省建筑起重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规范性文件。五是以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两项行政许可制度为手段,加大依法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42家,依法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作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 处罚。
?。ㄈ┙ㄖこ讨柿康玫轿炔教岣?。进一步提高施工图审查质量,部分实现了施工图审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从源头上提高工程质量??沽艘允┕ね忌蟛榛怪柿啃形吧笸贾柿?、检测机构登记、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到位及履行质量监理职责情况为重点的工程质量大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理工作报告和巡查制度,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理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住宅工程,引导企业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普遍提高了施工、监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工艺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工作,组织建筑企业申报QC活动成果25项,申报省级工法19项,确定省级新技术示范工程23项。完善了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开展创优活动。2006年,我省共有7项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有117项工程获得省优良样板工程。我省纳入质量监督的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了99.8%,没有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质量投诉个案数量逐年减少。
?。ㄋ模┱俸凸娣督ㄖ谐≈刃蛉〉妹飨越?。有形建筑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设立工程招投标最高报价值、减少最低价中标、规范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完善招标代理制度等多角度、多方面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行为。推广设计招标投标制度,逐步建立设计招标投标评标专家库。大力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全省统一执行新的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积极推进工程造价数据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管理,积极推行“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中标后监督管理,落实投标承诺、合同条款执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加强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广东省建筑业企业诚信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为政府加强管理和社会公平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规范了建筑劳务分包秩序,印发了《关于建立我省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指导意见》,促进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目前,已核准新成立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49家。建筑市场的资质管理不断完善,2006年,共受理各类企业资质共1098件,对2家申报资质弄虚作假及伪造涂改证书企业进行通报批评,严格市场监管,取得了较好的行政审批绩效。
?。ㄎ澹┳橹α浚罅剐屡┐褰ㄉ?。组织全省勘察设计单位开展了新农村住宅设计竞赛,评出优秀获奖方案62个,编制了《广东省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图集》,免费发放到全省各地,为农民建房提供选择参考。2006年夏天,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很多村庄被成片冲毁。为全力支持村庄灾后重建工作,《图集》在第一时间运抵灾区,及时地帮助了受灾村庄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乒憬ㄖ谀芗际酰岣呓谀芩?。建立了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审查制度,颁发《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和审查要点》,强化了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把关。组织了全省建筑节能大检查,举办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程宣贯大会,对全省550名设计人员、施工图审查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培训,推广使用升级更新后的4个建筑节能设计软件,有效提高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水平。广州、汕头、佛山、东莞等市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设计和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加强了指导和服务。截止2006年底,全省各地完成的民用建筑设计已进行节能设计和审查的项目占76.2%,比2005年提高56.2%;经抽查的125项节能设计、审查项目,完全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48项,基本符合节能设计标准77项,分别占38.4%和61.6%。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扶持,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06年,全省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共计5421家,各类勘察设计单位159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10亿元,同比增长约10%,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40亿元,同比增长9.2%。全省房屋竣工面积94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大量投资通过建筑业的转化,形成了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固定资产和现实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人民居住水平和生活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蒲Х⒄构凼峭沉旖ㄉ枋乱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筑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改革、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效益的关系,就必须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2006年,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了大量以人为本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如以铁的手腕抓安全生产,实现了近五年来的最好成绩,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扭转了清欠工作的被动局面,基本完成了清欠任务,排名全国第三位,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从设计和产业化着手,落实建筑“四节一环?!?,转变建筑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建筑业健康发展;以指导新农村住宅设计,加强服务为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农民居住环境贡献了力量。
二是必须坚持法规制度建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不是自由经济,必须狠抓法规制度建设,严格管理,才能出成效。2006年,我们加强调研,针对突出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找出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提出对策,在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历经两年调研和立法准备组织制定的《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将于2007年上半年颁布实施,这将是我省勘察设计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经省政府同意,我厅组织制定的《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办法》已列为省政府部门规章,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上公布施行,现正在抓紧制定《广东省建设工程串通招标投标认定及处罚办法》、《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管理规定》、《广东省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诚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各地也结合实际,相应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配套文件,齐抓共管,建筑管理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建筑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06年,全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既加强了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水平。如珠海市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提高了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了作业行为。深圳市正在酝酿第三次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改革,从投标报名、资格预审、投标、评标定标等环节加强管理,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围标串标等问题;深圳、东莞等市大力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建筑市场风险,防治工程款拖欠。实践证明,建筑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是必须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我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建设任务量大面广,工程技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技术风险和责任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加强调研自主创新;必须依法行政,改进作风;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年来,我们从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入手,加强建筑管理基础工作,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抓基础,固根本,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06年创下了近五年来的最好成绩,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真干、实干、懂干,就一定能做出成绩。
二、当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2007年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
?。ㄒ唬┑鼻敖ㄉ韫こ炭辈焐杓朴虢ㄖ芾砉ぷ髅媪俚男滦问?/P>
一是我省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刚刚结束的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已确定200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增长16%,达9400多亿元。因此,我省建筑业仍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确保投资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我省建筑业企业多、从业人员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压力大。除本省企业外,大量省外队伍纷纷涌入抢占市场;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国外建筑业企业也将进入国内建筑市场。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对监管和服务工作明确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ǘ┑鼻敖ㄉ韫こ炭辈焐杓朴虢ㄖ芾砉ぷ鞔嬖诘闹饕侍?/P>
一是全省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仍然不高,各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极不平衡,安全生产形势尚未真正稳定,安全监管机构、人员、经费严重不足,防范重特大事故压力仍然重大;二是建筑市场主体诚信度不高,建筑市场的监管手段有限,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资质的动态监管有待加强;三是建筑节能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建筑节能工作推进困难,农村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2007年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思路
2007年全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有形建筑市场监督与管理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初步形成防止工程款拖欠和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坚持以铁的手腕抓施工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防范重特大事故;完善建筑市场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注重服务,加强管理,推进建筑节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我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按照今年省建设厅的工作目标,2007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坚持抓好安全管理,努力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咬定目标,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进一步落实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继续下降,杜绝事故多发、突发,减少死亡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2007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层级分解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的安全监管责任。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已签定的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区),并做好跟踪检查工作。对去年已突破指标或已达到控制指标和已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地区和企业,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态势。各地要从源头防范,从基层抓起,将防范重点放在事故多发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做好“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加强对各经济不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程、村镇工程建设管理等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要健全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做好演练,杜绝三级以上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完成今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以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为手段,强化施工企业切实落实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施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和建筑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投入。认真落实工程监理报告和工程监理巡查两项制度,督促工程监理企业切实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理职责。严格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坚决将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清除出建筑市场,同时要强化对已取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对发生事故或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依法暂扣直至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构建和谐安全环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等标准为基础,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制定符合本地区建筑安全实际情况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确定工作目标,建立包括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会、企业及相关媒体参加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指导建筑企业及施工现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确定若干个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示范样板工地,并组织召开现场会,宣传报导,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加强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构建和谐安全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规范化,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建立施工安全长效机制,杜绝各类事故发生,推动全省建筑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尽快出台《广东省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加强施工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以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为重点的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狠抓落实,控制事故多发源头,继续确定若干地区和企业实施重点监控。
继续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要继续执行安全生产例会、安全生产巡查、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公示和跟踪整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约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预警提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层级监督与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监督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不断研究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及时改进监管的机制和方法。一是要全面实施《广东省建设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对企业和责任人的动态管理,防范事故发生。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资质核准、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安全许可等各管理环节的整体效能,形成安全生产监管合力。三是要加强调研,创新监管模式,加强村镇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逐步将现有的施工安全监管体系延伸到村镇建设工程,强化对村镇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四是要重点加大对省外进粤建筑施工企业和本省跨地区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人员到位、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到位。五是要强化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抓好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快推行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步伐,广州、深圳等7个市要在今年一季度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带动全省逐步推行。六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新闻监督和社会群众的监督的促进作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继续抓好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经省编办批准,省建设厅安全处已正式成立。各地要借此机会,向同级政府反映安全监督工作情况,争取政府支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及经费,确保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与当前的建设管理工作相适应。各地要继续加大安监站的建设,争取能将尚未独立设置为同级政府安监工作部门的95家安监站纳入政府编制预算,稳定队伍。各地要强化对执法监督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规范安全监管行为,依法行政,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
(二)不断创新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和宣贯工作,研究制订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审查的内容、程序,提高审查质量,从工程勘察设计的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以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和精品住宅工程活动为重点,推进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继续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创建优良样板工程,完善奖优惩劣机制,在市场准入环节,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要通过工程造价等管理手段给予鼓励;对劣质工程,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并通过扣分等管理手段加大其竞争难度,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研究制定我省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管理办法,逐步推行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
创新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差别化的监管机制。要重点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住宅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等与社会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要重点加强对信誉差、质量保证能力弱的企业进行重点质量监督,要改变每个项目都平均使用监督资源的常规做法,提高监管效能。严格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查,建立省外进粤和本省跨地区开展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记录备案制度,健全检测比对试验、检测监督抽查制度,规范强制性监督检测。
完善工程质量保险机制。贯彻落实建设部和保监会《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和执业资格人员责任保险,通过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提高市场约束力,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省建设厅将研究制定《广东省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具体明确勘察设计责任保险操作,开展设计保险试点。
?。ㄈ┘忧啃庞锰逑到ㄉ?,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准入
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重点要认真学习掌握好《办法》和《标准》中明确的,涉及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及175条具体认定标准,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首先要积极建立全省范围内统一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建筑业企业诚信标准和信息平台,向全省开放,实现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构建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要推进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要发挥协会直接接触会员的优势,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确立行为规范,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第三,要确立试点城市,广州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市要抓紧完善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加大整合协调力度,提升建筑市场监管水平,为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第四,以严格执行广东省建筑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手段,强化合同履约过程的监管。严格市场和现场“两场”联动管理,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加大企业资质、安全许可、个人执业资格注册中弄虚作假、伪造证书、骗取证书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工程造价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以及招投标代理机构等资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法定基本程序,强化建筑施工许可、安全许可等关键环节的监管。
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今年1月17日召开的全省有形建筑市场监督与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为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一是完善法规制度,省建设厅将尽快出台《广东省建设工程串通招标投标认定及处罚办法》、《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管理规定》、《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围标、串通招标投标和招标代理机构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加快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阳光作业”平台。三是加大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泄露保密资料、串通招标投标、歧视和排斥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加强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转包、违法分包、管理人员不到位等行为。五是加强设计招投标管理,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规范招投标的程序与运作,防止规避招标,遏制恶性低价竞争,抑制崇洋迷外、排斥国内大型设计单位投标等行为。
强化工程造价管理。一是要尽快完善工程计价体系和配套制度,组织力量完成建设部委托的全国劳动定额、城市轨道交通估价指标以及《广东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广东省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定额》编制工作。二是利用制订《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体系》的契机,大力整合我省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积极稳妥推进全省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程造价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全省工程造价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建设信息化水平。三是针对招标投标中的恶性低价中标等现象,开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情况和最高报价值设定情况的专项检查;针对质量、安全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计提、支付、使用情况检查;结合解决工程款支付、结算、拖欠等热点问题,加大中标后工程造价的监管力度。
?。ㄋ模┕糖迩饭ぷ鞒晒?,健全长效机制
“防止工程款拖欠工作”被列为2007年建设部主要工作目标之一,也是我省建筑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三年清欠工作虽已接近尾声,但维护和保障农民工权益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也应向更深更广方面转移,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建筑业农民工的权益。一是要严格执行建设部等四部门《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把好施工许可审查关,防止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二是加大《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推广使用的工作力度,解决因合同条款的原因造成结算纠纷而导致工程款拖欠等问题。三是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为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提供资金保障。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以确保农民工工资也能“水涨船高”。四是总结推广深圳、东莞等地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经验,全面推进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实施,防止恶意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五是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健全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积极促进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使用有资质的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为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ㄎ澹┘忧糠窈凸芾?,推动新农村建设
提高村庄建设水平。全省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入推动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研究,提高村庄规划、农房设计水平。加强农民建房技术服务和管理,严格执行开工许可证制度,落实先设计后施工原则,切实加强对地震、台风多发地区农民住房设计安全审查。鼓励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具有工程建设执业资格的人员以个人身份从事农房设计,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组建农村建设技术服务单位,多渠道增添农民住房设计与技术服务力量。鼓励和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讲授农房设计建造知识,解答农民建房问题,做好现场技术指导。推广应用《广东省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图集》,各地级以上市要集中抓一个村庄应用《图集》建设,提高农房建造质量,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推进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抓好农村基础设施、乡镇公共建筑、城中村改造三类工程质量的监管为重点,逐步将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村镇工程质量纳入到政府监管范围;三层(含三层)以上的农民住房建设管理要严格执行《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农民自建的低层住宅提供施工技术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
(六)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科学化管理。认真推行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组织编制建筑节能省级标准图集,修订现行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建设厅将于上半年编制完成《建筑节能构造图集》并印发全省,强化节能设计构造措施,简化节能设计计算工作量,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效率与质量。支持和推动新型墙材开发研究,鼓励有能力的设计单位开发节能新技术及综合利用太阳能设计研究。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要将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作为建筑市场和建设程序中一个重要环节,与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基本建设程序形成管理合力,使节能工作更好地落实。要将建筑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设计评优、工程质量评优的重要内容,凡未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项目、设计项目一律不得参加优秀工程设计、市优、省优和鲁班奖等奖项的评选。各级质监站要把建筑节能作为质量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节能材料合格验收、建筑节能重要部位(如幕墙、屋面、门窗等)的检查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执法力度,实施建筑节能验收备案,建筑节能项目监督范围逐步扩展到城镇工程项目。各地级以上市要突出抓好1-2个试点小区的建筑节能,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建筑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要强化源头监管,将建筑节能设计列入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重要内容,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不予审批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要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克服建筑设计上片面追求形式,标新立异,忽视建筑功能、技术风险以及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等倾向,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带来质量安全隐患。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将按建筑节能设计施工作为竣工验收和设计评优的主要指标,不按节能设计施工的不予验收和参加评优??菇ㄖ谀茏ㄏ罴觳?,对未全面开展节能设计审查的督促其全面实施,对已开展节能设计审查的促其提高设计审查质量,实现2007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图审查率达100%,切实把好建筑节能审查质量关。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技术保障。以制订《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体系》为契机,整合资源,建立全省造价工程信息平台,提高工程造价资源的利用率??沟鞑檠芯?,配套制定定额子目、计量规则、计价办法等计价依据,为顺利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合理运用经济等手段,引导社会正确选用节能材料、节能设备,采用节能工艺、节能设计。组织开展建设工程优质优价调研,选定若干个工程项目作为优质优价试点,实现合格工程合理造价,省优工程省优造价,鲁班奖工程鲁班奖造价,使优质优价真正体现在工程定额造价上。
同志们,做好今年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形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把建设勘察设计与建筑管理工作推向前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摘自:粤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