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传达 > 本地新闻
本地新闻
一座座档案馆,就像为城市打造的“记忆芯片”
浏览次数:1990
一座座档案馆,就像为城市打造的“记忆芯片”,充分发挥了档案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作用。在澄海、潮阳、潮南等区县,各地围绕到2020年建成面积达标、符合规范新馆的目标,致力推进档案馆升级改造取得的成效。
澄海区档案馆今年9月完成新馆改造
澄海区现有档案馆位于政府大楼内,库房面积只有400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档案的保存和每年新增1000件档案进馆的需求。今年2月,澄海区在原址启动新馆改造重建,力争在9月底完成档案馆主体工程改造,12月投入使用。

澄海区档案馆馆长杜克立说,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改造后,澄海馆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库房面积达到903平方米。新馆改造考虑采用智能密集架,560立方米的智能密集架可以满足接下来20年到30年的档案进馆、上架、储存的空间需求。

在实施新馆改造的同时,澄海区档案馆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和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工作,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比例50%的任务。
潮阳区档案馆新馆今年9月动工建设
潮阳区档案馆于1990年建成启用,位于区政府大院内附楼三楼,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馆藏档案约5.9万卷,保存年代最早的是明、清时期潮阳县志和民国时期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还有地图、基建图纸、华侨档案、慈善名人档案。目前,潮阳区档案馆基本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接下来,计划对对馆藏重点档案进行抢救、修裱、全文扫描等处理,为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打下基础。按照规划,潮阳区档案馆馆舍面积将不低于2600平方米。新馆争取今年9月开工建设,2020年底投入使用。
潮阳区档案馆馆长李奕葵说,潮阳是百年革命老区,档案馆藏量比较大。近年来,档案馆的信息也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了优质服务。

潮南区收集民生档案 建立安全制度
汕头行政区域调整之后设立了潮南区,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潮南区档案馆显得“年轻”许多。潮南区档案馆于2013年完成规范化、达标建设,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设有目录室、库房、档案阅览厅、报告厅等功能室,近5年新增档案约1.3万卷,积极开辟民生档案收集渠道,馆藏民生档案9000多卷,占总量超过七成,馆藏档案目录全部实现数字化,全文数字化完成65%。潮南区档案馆在实现面积达标、设施配套、服务便捷的同时,也建立了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
潮南区档案馆馆长吴荣智说,潮南区档案馆建立了档案馆业务全流程登记,统计制度档案业务台账能反映馆藏全宗情况、馆藏总量,各种类全宗档案数量及种类,以及每年度档案接收、征集、保管、清点、日常检查、利用、数字化等情况。
本消息来自汕头市广播电视台